《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親情的滋潤
合上《麥田里的守望者》一書,我心里不禁為那份潤物細無聲、沁人心脾的親情而感動至深,在一個人徘徊迷茫時,這份血濃于水、割舍不斷的親情可以讓人駐足良久,浪子回頭,重新做人,書中的這份親情來自霍爾頓可愛的妹妹菲比、擅長寫作的哥哥D.B及已故的弟弟艾里。
作者借助筆下的霍爾頓,用一個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講述了一個關于那所謂“叛逆”的想法,講述了不成熟與成熟之間的過渡,青春期少年與大人之間的代溝。在這情感過渡與成長轉變過程中,親情及友情給了他巨大的力量……霍爾頓,他是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因為他的成績是那樣的糟糕,除了語文,其余均不及格,終于被潘西這所享有盛譽的中學開除了,全書以霍爾頓得知自己被學校開除開始,由于擔心這個打擊刺傷自己的母親,他決定在外逗留幾天以拖到她母親得知此消息后兩天回家。在被學校開除那天起到回到自己家里的短短幾天對霍爾頓來說到底發(fā)生了哪些事呢?
小說的篇頭便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霍爾頓討厭周圍的世界——他討厭偽君子,討厭周圍裝模作樣的人,他討厭身邊的同學,他討厭電影,卻又無所事事去那里消磨時間……霍爾頓沒有真正好的朋友,骯臟的“阿克萊”、表里不一的“斯特拉德萊塔”等室友,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伴隨無奈。他看不慣周圍的世道,周圍的世道也不容納他,所以他叛逆、苦悶、躊躇、彷徨,所有的心事只能被自己扛著。
討厭歸討厭,厭惡歸厭惡,看不慣歸看不慣,霍爾頓依然很輕松很熟稔地與周圍的同學、老師及家長打交道,例如去拜訪歷史老師、與數(shù)個室友打交道、火車上巧遇同學母親閑聊,這些描寫都反映霍爾頓很聰明與幽默。那天早上偶遇兩位修女老師一事則顯示他很善良和質樸,生長于中產(chǎn)階級家庭里的他覺得女老師為了傳教太簡樸,自發(fā)給她們捐十元錢,她們覺得是巨款,希望他再三考慮,待她們走后他卻責怪自己捐得太少而難過。小說還描述霍爾頓希望自己變得很勇敢,可實際他卻是一直很膽小,這是青少年時常有的想法,被別人欺負后只能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幻想著可以把他打敗,類似阿Q精神勝利法,這符合當時年齡階段的心理。
文中描述霍爾頓哥哥D.B給他的影響主要是交往的場所與朋友圈子,例如在紐約當?shù)赜忻木瓢桑梢匝埖接忻撉賻煆椙倩蚋枋殖,可以看到同性戀,可以看到社交圈里雜七八拉的人。這些打開了霍爾頓另一面的社交網(wǎng),很早遇到性的話題,談性的朋友,交往的女朋友,這些社交讓霍爾頓看起來不是一個書呆子,而是會用錢來買醉的花花公子,大手大腳地用錢,頹廢空虛的內(nèi)心在一次又一次大醉中暴露無遺。
在學校,雖然眾多同學相聚在一起,卻沒有一個是相知相親的,在孤獨苦悶的時候,霍爾頓想起已逝的弟弟艾里,覺得他的乖巧可愛,在他的眼里,弟弟所有的一切都是優(yōu)秀的,老天卻不作美,白血病讓他早早離開了人世,那個臭美的“斯特拉德萊塔”因為泡妞沒有時間,要霍爾頓替他寫一篇描述性的作文,例如房子等大物件,因為思念艾里,他選擇描述了艾里的遺物手套,那份思念胞弟的深情令人感動……
霍爾頓在紐約游蕩時,想到自己的妹妹菲比一直很希望擁有那張唱片,尋找?guī)准页,終于找到唱片,他高興得感受菲比的歡喜,這種喜歡著別人的喜歡的用心同樣很感人。幾次大醉之后,當他對萬物都厭倦時,想到自己的妹妹可愛的菲比時,他覺得人生又有了希望,他想給菲比打電話,他想去看菲比,他想在離開紐約前再看看菲比……終于他鼓起勇氣選擇回家去見菲比,躡手躡腳怕驚動了自己的父母,在D.B的房間見到聰明可愛的菲比,霍爾頓感到無比的高興,菲比也很喜愛自己的哥哥,當確認霍爾頓又被開除,深深為他擔憂:爸爸會干掉你的!像個大人似的,批評霍爾頓為什么不好好學習?為什么不喜歡學校?問他的理想?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我的職務就是在那里守望……我只想當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這是霍爾頓告訴菲比他的理想,只想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的夢想,那個為了不讓小孩子掉下懸崖而站在懸崖邊救孩子的形象,那個純潔無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卻又些許成熟的心事……
不知道菲比是否明白霍爾頓的夢想,但當?shù)弥魻栴D沒有盤纏時,菲比傾其所有的“過節(jié)錢”送給霍爾頓備急用;魻栴D不好意思用菲比的錢,第二天想著把錢還給菲比,給她一個紙條,告訴他要去西部過一個人的生活,離開之前想見她一面。霍爾頓沒有想到的是再見面時菲比也拖了一個箱子,說要和他一起去西部,這讓霍爾頓不能接受,在他的眼里,菲比成績優(yōu)秀,喜愛學校,正是上學的年齡,應該好好接受教育,怎么能跟著他這樣一個被學校開除的“壞學生”去流浪呢?!所以他堅決反對,這讓菲比很難受,生他的氣。最終兩兄妹在動物園、旋轉木馬游玩中相互理解,霍爾頓也放棄了去西部,同菲比回到家,開始新的求學。
如果沒有這些親情的交織融合,那個聰明幽默的安托利尼先生給霍爾頓寫的紙條:“一個不成熟的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了某個理由而轟轟烈烈地死去,而一個成熟的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了某個理由而謙恭地活下去”,不知道他能否謙恭地領會?關于為什么要受教育,安托利尼先生談到:“我很不愿意這樣跟你說,可我認為你一旦對自己以后何去何從有了清晰的概念,首先就會在學校里用功學習,你必須這樣。你是個學生,你追求的是知識。如果你愿意的話,如果你尋找和等待——接近你內(nèi)心會非常、非常珍視的認識,首先你會發(fā)現(xiàn),你不是第一個對人類行為感到困惑、害怕乃至反感的,在這方面,絕對不是只有你。了解這一點會讓你激動,你還會得到激勵。許許多多人跟你現(xiàn)在一樣,在道德和精神上同樣感到困惑。幸好,有些人對自己的苦惱做了記錄,你愿意的話,就能向他們學習。同樣會有一天,如果你有了可以教給別人的東西,他們就能從你這兒學到,這種方式是美好的,有來有往的。這不是教育,而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