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wǎng) > 教育新聞 > 正文
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由于有功利的教育心態(tài),社會、學校里才會廣泛掀起感恩教育,跪拜文化就有了市場,輿論也站在強勢的父母群體一方,對孩子問責。當孩子從小就被“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壓迫時,孩子的成長、發(fā)展勢必都要背著一副重重的父母希冀的殼。父母只有以教育孩子為樂,從中不摻雜各種功利性因素,并有意將孩子的童年延長一些,讓父母與孩子一起在童年中快樂地享受人生,這才是對孩子的真正負責。
(作者系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教授,華中師大德育研究所兼職教授)
傳播孝文化別止于跪拜
■李濤
關于該事件的深度討論,存在幾個焦點問題:一是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核之一的“孝”是否在今日中國還有價值?二是作為當代中國社會公共觀念“育嬰房”的新式學校是否應該公開傳播“孝”?三是學校究竟應該如何傳播“孝”?具體而言,“給父母下跪”的孝道傳播儀式是否合理?正是對這三個問題發(fā)生了認識困難,所以才導致對事件迥然不同的輿論價值判斷。
傳統(tǒng)中國社會中,孝道文化的社會功能發(fā)揮具有正反效應:一方面,孝發(fā)揮了積極的社會整合功能,個體通過孝達成對家和國的自我認同;另一方面,孝發(fā)揮了負向的社會功能,在一個“口銜天憲”的長老社會中,孝本質上維系了濃厚的家國封建色彩,使個體權利話語難以生成。
現(xiàn)代中國社會需要傳播的“孝”本質上講是“感恩”,這種“感恩”背后的價值觀與“平等”、“自由”和“權利”的價值觀并不沖突,這種被注入了現(xiàn)代性內涵的“孝”當然需要作為社會公共觀念的“育嬰房”——新式學校來傳播,因此,學校公開化有選擇性地傳播孝道文化無可厚非。
當然,孝的傳播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連續(xù)教化行為,需要經(jīng)過“知”、“情”、“信”、“義”、“行”等多面向的縱深習得過程,才能真正做到“內省”和“外化”。向父母下跪的孝道文化儀式只是間乎“知”和“情”之間的一個小環(huán)節(jié),我們絕不能將儀式化中某個單一環(huán)節(jié)剝離出整個教化過程而武斷地評價為作秀,也不能由此故意妖魔作為“感恩”內
成考錄取分數(shù)線是多
時間: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話考試報
時間:2024-06-12 17:0:33高考成績一樣怎么排名
時間:2024-06-07 17:0:09高校專項報名流程及
時間: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