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英雄,其中有史學家、數學家或是作家,當然,我心中也有自己崇拜的英雄。
我心中的英雄是孔繁森,他生于1944年山東聊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18歲參軍,在部隊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復員后,他先當工人,后被提拔為國家干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請人寫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xiāng)”的條幅。剛到西藏,他又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以此銘志。
進藏以后,孔繁森擔任日喀則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當地黨委考慮到他年輕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見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崗巴縣任縣委副書記。在崗巴工作的3年間,他跑遍了全縣的鄉(xiāng)村、牧區(qū),訪貧問苦,和當地群眾一起收割、打場,干農活,1981年,孔繁森奉調回山東,先后當上了縣委副書記、辦公室副主任、地區(qū)林業(yè)局長、聊城地區(qū)副專員等職。
1988年,孔繁森在母親年邁、3個孩子尚未成年、妻子體弱多病的情況下,仍然克服困難,再次帶隊進藏,拉薩市副市長,分管文教、衛(wèi)生和民政工作。為了發(fā)展當地教育事業(yè),他跑遍了全市8個區(qū)縣所有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鄉(xiāng)、村辦小學,拉薩的適齡兒童入學率從45%提高到80%。全市56個敬老院和養(yǎng)老院,他走訪過48個,給孤獨的老人送去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因西藏偏遠地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較差,他每次下鄉(xiāng)時都特地帶一個醫(yī)療箱,買上數百元的常用藥,送給急需的農牧民。一個醫(yī)藥箱雖然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但對接受治療的患者來說,卻往往是性命交關。
1992年,拉薩市黑竹、工卡等縣發(fā)生地震,拉薩市副市長的孔繁森趕到災區(qū)。在那里,他收養(yǎng)了12歲、7歲和5歲的三個孤兒曲尼、曲印和貢桑。孔繁森將他們帶回拉薩,照管他們的生活,教他們讀書識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們擠在一張大床上睡覺。年幼的孩子常在夜里尿床,他就不厭其煩地洗換床單。節(jié)假日只要有空,他說帶上他們逛公園,逛商店,給他們買衣物?追鄙m然是副市長,但他每次下鄉(xiāng)去,總要帶些自己的錢給生活困難的鄉(xiāng)親,往往一月剛過半,工資就花光了,有時連伙食費也不夠交。他自己經常吃榨菜拌飯,卻不愿讓孩子和他一樣受罪,錢不夠怎么辦?孔繁森就獻血換錢來給孩子添補營養(yǎng)。市長格桑頓珠見孔繁森負擔太重,領走了曲尼。然而,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邊中,因車禍辭職。在孔繁森的葬禮上,掛著一幅對聯,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對他的懷念上聯: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下聯: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重如岡底斯山
。歌曲《走進西藏》就是對他的贊頌。
這就是我心中崇拜的英雄:孔繁森。
這是一篇描寫我心中崇拜的英雄的文章,讀了你的文章老師仿佛看到了一個和群眾一起收割、打場,干農活的身影,文章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孔繁森的敬佩。全文語言流暢自然,較為生動,是一篇不錯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