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高考升學(xué)網(wǎng) > 節(jié)日習(xí)俗 > 正文
臨近春節(jié),外出人員即使再遠都盡可能趕回家與家人過年。現(xiàn)在很多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總覺得過年并不怎么熱鬧,畢竟現(xiàn)在不少城市為了安全和保護環(huán)境,都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了。而一些比較傳統(tǒng)的習(xí)俗也都逐漸被人遺忘了。但其實在各個地方的鄉(xiāng)村里依然還保留著那些傳統(tǒng)的年俗。那么西寧過年有什么風(fēng)俗傳統(tǒng)活動和習(xí)俗?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僅供參考。
安神
大年三十除夕夜,大人小孩穿戴一新,掛紅燈、貼錢馬、焚香、敬獻供品稱之為“安神”,是安排眾神位的意思。
憑吊逝去的親人
安神之后,大人帶著孩子攜帶紙錢、米湯(稀飯)、餃子到隍廟街(現(xiàn)解放路)的城隍廟憑吊亡故前輩,傳說是邀請亡故親人回家來與后輩團聚,共度佳節(jié)。
接神
除夕子夜前后,燈燭齊明,鞭炮四起,點燃松棚(也叫松塔),就是把干凈的松木板劈成長30公分左右的四方木條,摞成井字形,越高越好,點燃后在里面撒上一把粗青鹽,松棚與鹽合在一起,發(fā)出啪啪砰砰的響聲,在香煙繚繞,鐘磬悠揚聲中,迎來了天神和祖宗亡魂,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接神”。
吃餃子
“接神”之后,全家大小一同吃餃子,象征著大吉大利、喜慶團圓。
吃熬飯
西寧人大部分人家吃“熬飯”,“熬飯”的作料:牛羊肉或大肉,放上油炸洋芋塊、青蘿卜塊、豆腐、粉條、涼粉、蔥蒜苗絲,老人們說:“吃了熬飯,掃盡一年的熬煎”。熬飯?zhí)匾舛嘧鲆稽c,剩一小部分正月初一、初二熱著吃覺得更香。
守歲
吃了熬飯或餃子,大家圍坐在一起講故事、說笑話、猜謎語(西寧人叫猜謎兒)、玩牌錢、行酒令取樂等等。
發(fā)年錢
在歡聲笑語中,按輩份向長輩叩頭祝福,最年長的老人一面給小輩們分發(fā)年錢(壓歲錢)一面大聲笑著說:“壓歲,守歲,長命富貴!蹦昧藟簹q錢后大家繼續(xù)高高興興守歲,徹夜不眠,有說有笑,直到天明。
阿舅不過三
丈人不過五
青海人極為重視舅舅,不管婚喪嫁娶都要把舅舅擺在前頭,所謂"阿舅外甥親,打斷骨頭連著筋",還有老話說:“阿舅是骨頭的主。”意思即舅舅是很親的長輩。送燈就是"外甥打燈籠——照舅(舊)",體現(xiàn)著一種不同于其他親人之間的血緣情愫。
舊時,拜年要拿規(guī)定性的禮物。城市人一般拿糕點、煙酒、水果;農(nóng)村除點心、罐頭之外,還要帶包子、禮饃。一般性拜年,只拿點心或包子就行了,串親必須帶禮饃。如果外甥走舅家忘記或未帶禮饃(或帶了禮饃而舅家未留禮饃),就表示終斷以后來往,舅家也不給回禮,也不給送燈了,第二年,外甥也自然不再去拜年了。去舅舅家拜年,一般,舅母都會端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手工拉面,青海人稱"接年面",取歲月延綿之意。
初一到十二
天天有指代
初一到十二,天天有指代。頭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九果十菜,十一蘿卜十二蒜,過了十三再不算。
據(jù)說,根據(jù)《占書》記載,這初一到十二的順序是上天創(chuàng)造萬物的順序。所以,這十二天每天的天氣,成了人們占卜人運、農(nóng)耕和畜牧好壞的根據(jù),確定來年計劃。順便提及的是,人和谷相輔相成,人靠谷活,谷靠人種,相互依存,缺一不行。最為重要的,有“七不進,八不出”的講究,在外面的人,初七這一天不進家,初八這一天不出門,護佑人和谷的安全。
年初四前忌灑掃
搟長菜刀封起來
大年三十晚至年初三,青海人家中不灑水、不掃地、不擔(dān)水、不發(fā)脾氣,搟面杖和菜刀"封"起來,初三下午上墳、放炮送神,到初四才能動用。過了正月初四,一般拜年活動基本結(jié)束,從初六開始由舅家給外甥送燈。
初五吃攪團
窮神快滾蛋
初五被認為是“五窮日”,人為什么窮,那是因為窮神的糾纏,使你運背時,左踏左窟窿,右踏右窟窿,事事交厄運。窮神有智窮、學(xué)窮、文窮、命窮、交窮。這大過年的五天,你吃也吃好了,喝也喝足了,這晚吃碗攪團,迷迷糊糊,打發(fā)你該回去了,再別往后看,叫我得平安。
正月大過年忌打家什忌打碗
人們認為這過年是神佛祖先和后人的大團圓,供桌上香蠟明燭,祭祀酒饌,炕頭上祖輩團聚,合家言歡,要講個安靜、祥和、吉利,忌諱打家什打碗,驚動神佛祖先,這幾天廚房里的女人們非常小心,有誰實在不防打碎了,就說“歲歲平安”“恭喜發(fā)財”等等,討個好口彩,講個吉利。
過年講禮行
善言美行寬待人
過年大家好像換了個人,新衣新帽,善言美行,非常講禮行。見了長輩磕個頭,見了平輩問個好;在家不打罵孩子,不吵嘴,在外不跟人爭長短。
臘月沒錢過年急轉(zhuǎn)圈
正月里秧歌唱得不見面
按傳統(tǒng)習(xí)慣,從大年初四到元宵節(jié)每天黃昏之時,在街頭巷尾,趁飯后酒余之空閑,人們主動聚在一起,敲擊鼓鑼,唱太平歌。唱的內(nèi)容均為期盼太平、祈禱吉祥之意。太平歌儼然成為了舊時青海人民的春節(jié)晚會。
除了唱太平歌外,青海人最愛的就是耍社火,正月初八后,排練一新的社火班子在城鄉(xiāng)相繼上演,一時旌旗飛揚,鑼鼓喧天,萬人空巷,熱鬧非凡。到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形成高潮,十六接近尾聲,十七晚上俗稱“黑十七”最后演出一次,之后全部演出活動便結(jié)束。
正月十五團圓飯
老少男女賞燈忙
轉(zhuǎn)眼間已到農(nóng)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這一天除了吃一頓團圓飯外,青海人最重要的活動便是浪花燈。除此之外,青海部分地區(qū)的群眾在元宵之夜還有跳火堆、舞火龍等習(xí)俗。
二月二來龍?zhí)ь^
一年勞作再開始
正月十五過后城里人就開始忙碌新一年的工作,而居住在農(nóng)村的群眾依然沉浸在過年的喜悅中,直到二月二龍?zhí)ь^之時,吃炒豆將臘八吃的粥崩開后,神清氣爽的人們才開始新一年的勞作和生活。
炸
年
貨
“花花甜,麻花酥,油炸馓子香又脆”,青海廣大農(nóng)村流傳的這首民謠是對青海油炸面食的贊美,這些炸貨也是青海人逢年過節(ji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佳肴。
年關(guān)將至,炸貨就被提上了日程。進入臘月,家家戶戶都開始制作“油餅”、“馓子”、“花花”等油炸面食,待到過年時,用來招待客人。
炸馓子
馓子是青海面食中的“精品”,是青海各族人民逢年過節(jié)或婚嫁喜慶之日制作的油炸食品。馓子色澤黃亮,層疊陳列,輕巧美觀,干吃香脆可口。
炸麻花
麻花也是青海人在春節(jié)期間必不可少的炸物,把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用油炸制而成。咬一口,口感酥脆,好吃不油膩,吃到停不下來~
炸油餅
炸油餅,是青海民間傳統(tǒng)食品,深受各族人民喜愛,每逢佳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炸油餅,金黃蓬松的面餅在鍋中翻滾,油香味混雜面香味,入口酥脆。
年
夜
飯
在青海人的傳統(tǒng)習(xí)俗里,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要相聚吃年夜飯,青海人的年夜飯,當(dāng)然得有青海的特色。
酥合丸
酥合丸,青海俗稱“團圓丸子”,有軟、甜、香、酥的特點和團圓的好寓意,年夜飯中加上一道軟軟糯糯的甜食,用青海話說就是:“子似個香~”
土火鍋
青海人的年夜飯少不了一道菜,那就是青海土火鍋。鍋底一般由羊肉清湯和酸菜制成,口味偏重香辣,但湯色清亮,滋味天然醇厚,羊肉的鮮美與酸菜的爽口完美結(jié)合,再配些辣椒絲,蔥絲加以點綴,配以牛肉、帶魚、土豆、豆腐等鮮美食材。家人好友圍坐在熱氣騰騰的鍋子前真是酣暢淋漓,十分滿足。
青海三燒
青海三燒是將炸好的牛(羊)肉丸子(團團圓圓)、炸好的土豆塊(健健康康)、羊筋(長長久久)等翻炒燜熟。有天時地利人和、日月星辰的寓意。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顧名思義,需要靠手抓、撕,或用刀切割這種獨特的吃法來吃羊肉。西寧手抓羊肉,肉赤膘白,肥而不膩,油潤肉酥,質(zhì)嫩滑軟,十分可口。手抓羊肉,無論是吃法還是色香味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青海人樸實豪放、熱情好客的性格。
熬飯
熬飯,一般年三十的時候會做,在羊肉湯里放入肉丸、豆腐、蘿卜、涼粉、蒜苗等,熬在一起,一頓高熱量的美食就做好了。
蘇州過年有什么風(fēng)俗傳統(tǒng)活
時間:2024-03-02 03:0:31常州過年有什么風(fēng)俗傳統(tǒng)活
時間:2024-03-02 03:0:03徐州過年有什么風(fēng)俗傳統(tǒng)活
時間:2024-03-02 03:0:14無錫過年有什么風(fēng)俗傳統(tǒng)活
時間:2024-03-02 03:0:50